当下,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反复,人心惶惑;中美全面冲突,脱钩在即,形势迷离。解除惶惑,回答疑问,需要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互动的历史与现实,做出客观、中立的分析;需要深谙中美制度与文化的学者对形势做出公正、准确的判断,供正确的理论分析。顺应这些需求,《当代中国评论》中文、英文国际季刊,在纽约创刊出版,并通过纽约博登书屋全球发行!
在当前形势下编辑出版这样一份国际学术季刊,正逢其时。由于近一、二年来中美关系日益恶化,相当一部分知华派即美国研究中国的学者专家基本上一致认为,美国的近四十年来的对华政策基本上失败了!为什么失败?我们不妨设问:美国的专家学者对当代中国的研究是不是一直是在误判或误读?是不是由于这些美国“中国通们”误判误读了中国,才导致了美国四十年来的对华政策的失败。
就我个人在美国二十多年来看,我曾经在一些美国大学包括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作访问研究员。我发现美国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曾经师从的师长们基本上都是老一代汉学家。他们对中国文化历史固然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却对当代极权主义缺乏刻骨铭心的体验。他们的研究可能误导美国国家政策的制定者,良有以也。
我曾经旁听哈佛大学东亚系的中国文学教授斯蒂文·欧文讲王国维《人间词话》,他可以把《人间词话》的一个注释讲整整一节课,在我看来他对中国文学历史的研究从孔夫子到当代中国朦胧诗,他的研究和知识水平超过我曾经就读过的北大中文系的任何一个教授,同样也毫不怀疑他倾自己一生精力研究中国文化历史,对中国文化抱有极大的亲和力和天然的浪漫化的想象。可以想象,在美国的大部分中国问题包括制定对华政策的专家学者们,多多少少受到他们的师长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浪漫化想象的影响,这似乎也印证了这样一个美学原则:距离产生美感。问题是,浪漫化的想象不能代替现实的研究或者会误导他们的研究。
近年来,华语世界出版刊物书籍遭到极权政治打压,空前低迷,困难重重。曾经有着充分言论自由的香港是华语世界出版的“天堂”,许多政治评论刊物书籍是中国大陆人民了解外部世界和历史现实真相的重要信息来源。如今却是人人自危。台湾出版业同样面临着自我审查越来越严格的困境。万马齐喑究可哀!这是中华民族的不幸,这也是中华文化的悲哀!
《当代中国评论》愿为全球华人知识分子提供一个研究和讨论问题的平台。《当代中国评论》出版中文版和英文版。英文为ContemporaryChinaReview,顾名思义就是对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研究探讨和分析评论。《当代中国评论》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在全球80个国家发行,以把中国学者的真实的声音传播到全世界。《当代中国评论》愿为全球华人知识分子当发声的高音喇叭。子弹无法击落人类追求自由的声音;信息防火墙更无法阻挡他们的声音在全世界自由的天空回荡。
《当代中国评论》将陆续推出当代中国包括在中国大陆的最前沿的学者、专家、教授、公共知识分子等对当代中国最直接、最贴近现实或者说最新研究探讨和分析评论,试图努力弥补或供给西方主流对认识当代中国可靠的深入的第一手研究信息和对当代极权主义的深刻体验。
读者会发现,刊物中可能有观点完全相左的文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中国评论》供的是一个思想的自由市场,而不是思想的终极裁判所。平台发表,文责自负。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对于一些文章的作者,我们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一些作者的立场不同的观点,或持有不同的政见,读者有权选择同意或不同意,甚至反对。我们希望由此引起争论,真理不辨不明。这才是言论自由的真谛。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经历过中国的文革。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环境不允许自由地表达思想有着切肤之痛。只有身在海外,生活在美国这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地,才真正拥有出版自由的权利。我们这一代移民,充分享受了美国的自由,却没有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意志付诸行动,在美国高张出版自由的旗帜。我们这一代华人,千辛万难,来到美国,接受宪政民主制度的洗礼。我们既被拣选,允许站在山顶,看到了那应许之地,我们就再也没有权利沉默。让我们大胆地从践行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权利起步,我们一定会到达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
《当代中国评论》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我们希望把美国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当代中国评论》彻底地体现出来,在纽约这个国际文化、学术和艺术中心,打造一个当代华语世界真正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平台。让中华民族在这个时代仍然保有不受极权主义污染的精神的种子和思想的结晶,让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在世界民族之林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金钟雷鸣。